目录
摘要 iii
ABSTRACT iv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相关概念说明 3
1.3.1 新闻反转 3
1.3.2 舆情反转 7
1.3.3 新闻反转与舆情反转的关系 7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8
1.3.1 “新闻反转”现象 9
1.3.2 媒介伦理 11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方法 12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2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1.4.3 研究方法 13
2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的形成过程 15
2.1 新闻反转的产生阶段 15
2.2 新闻反转的发酵阶段 16
2.3 新闻反转的反转阶段 18
3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现象的成因 19
3.1 新闻来源因素 19
3.2 媒介自身因素 20
3.2.1 媒介的议程设置 20
3.2.2 媒体之间过度竞争 21
3.2.3 自媒体传播缺乏把关 22
3.3 受众层面因素 23
3.3.1 刻板印象导致舆情反转 23
3.3.2 受众参差不齐导致舆情反转 23
4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现象的再审视 25
4.1 新闻反转反映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25
4.2 新闻反转反映出受众媒介素养的缺失 26
4.3 新闻反转反映出深度报道的缺失 27
5 新媒体时代新闻反转现象的社会效应 28
5.1 新闻反转现象的正面效应 28
5.1.1 聚焦舆论关注,倒逼媒体寻求真相 28
5.1.2 促进大众媒介素养的整体提高 28
5.1.3 暴露出社会深层矛盾 29
5.2 新闻反转现象的负面效应 29
5.2.1 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 29
5.2.2 受众善意被消耗,破坏社会和谐氛围 29
5.2.3 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 30
5.2.4 耗费社会关注度及社会资源 30
6 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伦理重建 31
6.1 政府机构:加强引导与监管 31
6.1.1 承认并重视社会矛盾 31
6.1.2 信息透明公开 32
6.1.3 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管 33
6.2 媒体:规范报道,承担责任 33
6.2.1 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 34
6.2.2 健全媒体内部管理机制 35
6.2.3 建立社会热点舆情数据库 35
6.3 受众:提高媒介素养 36
6.3.1 提高受众新闻素养 36
6.3.2 远离刻板印象 36
6.4 小结 37
7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2
独创性声明 43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4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受众消费心理、习惯的变化,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受众的地位、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流与互动、传播路径多样化、获取途径更加便捷和主动,从而为广大受众所喜爱。受众依靠移动终端及网络就能成为新闻媒介的参与者甚至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融合,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的组成向多元化发展,受众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受众意识的变化对新闻业务产生的积极影响,会促进媒体之间的竞争,激发媒体以受众需求、市场需求为依托,产生更多更优秀的报道;但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说,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贯穿整个媒体行业最重要的新闻理念。但在新媒介环境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必然会导致媒体为了开拓市场、争取受众、盲目逐利,从而抛弃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行虚假报道、失真报道,从而产生了诸多新闻反转事件。近年来,新闻反转现象出现了与日剧增、愈演愈烈的势头,甚至形成了“常态”。如英国脱欧、中兴遭美国商务部打压事,美国总统选举、济南女大学生死亡事件、江歌杀人事件等。这类变异的新闻现象,由于其前后矛盾的新闻报道给媒体、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的同时,更引发了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危机。 |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